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7的文章

童年時看影畫戲

圖片
還未有電視播放的年代,星斗市民,能負擔的文娛節目,最熱門是看影畫戲。農曆新年、過 時過節更加熱鬧。 50年代油麻地廣智戲院  (香港明信片精選第90頁) 廣智戲院位於我童年舊居街口。50年代末,前座兩毫有交易,不過要捱頸痛和木虱叮咬,最前排機乎會碰到銀幕,銀幕只是一塊白布,大風吹過,銀幕會飄飄蕩蕩的。試過一兩次就怕怕被了。 我們比較多光顧第一新、光明、金華和油麻地戲院,都屬於三流戲院,廣智檔次再低。 這幾間戲院比較平民化。大人買一張戲票便可以帶同小孩入場。攜同一個是常規,帶同兩三個很普遍。做媽媽的,在進場人擠一刻,看準時機,一擁而上。當收票員忙於撕票尾之時,小朋友已在人罅中鑽進,就是帶位員看見也無能為力,人人都是這樣蒙混過骨。到了座位,大腿上坐一個,另一個坐在座位扶手,一個在開影後在通道找一個好位置,站著看。 看電影和吃零食兩者是不可分離的享受。戲院門前大都有各色各樣車仔檔,齊備了看電影所需的零食:有咸酸檔(酸菜塗芥末和皮蛋夾酸薑味道一流)、有生蔗檔(冬天有熱蔗)、有烚五香花生、滷味牛雜檔、刨冰涼粉檔、糖荵餅檔、涼果、生果檔、叮叮糖、夾餅檔(花生碎芝蔴沙糖做餡料)…  檔販叫賣聲此起彼落,加上堆滿等候入場人群,和排著長長的購票人龍,好不熱鬧… 進場後,看戲橋的看,吃的吃,罵仔的罵…  食蔗的,咬嚼過汁液,渣滓可以吐在地上,吃花生的隨吃隨手把殼丟…  嬰孩哭啼鬧吃,媽媽便鬆解孭帶,把他從後轉到身前,拉高衣衫,把大乳頭塞入咀巴,立即收聲…  當年看電影就是這麼自由自在。 燈熄開場後,不到一會,便有人四處走動,霸佔空位。通常是前座的跑到較後的中座或後座位去。 孩童若要小解,媽媽神速抱他到通道上就地解決,不妨礙看電影。有時媽媽逗著孩子的小東西,叫“舒舒”,旁人毫不介意。戲院後座較高斜向前座。若然多兩個在後方來方便,小便滙成小溪,流向前座。不小心甩掉木屐或光著腳板,踏上就糟殃。 當年戲院沒有有空調,用的是電吊扇和牛角扇。在夏天,吹起的熱風把地上小便蒸發,可以想像,困在戲院內,氣味是多麽濃烈,有時要不停搖著大葵扇撥涼和撥開氣味。 說到臭味,不能不提上廁所。除了散發出勁味兒,遮蔽廁所門口的布簾相信係世上最髒的一樣東西。每人出入都要用一雙幕後黑手,把布簾一撥,順手一抹,推開再回彈,碰上臉係必然。喔!還 黏黏濕濕的,十分和

丁酉新歲華師伯拜年

圖片
金雞迎新歲 恭喜卜友 新歲吉祥! 金雞報喜迎新歲, 廣結良緣好運來。 和氣暢心添福壽, 種恩福報發正財。 華師伯 丁酉 正月

有一日我駕車,在 九龍何文田區某一個[讓車處]接朋友。 這地方亦是人候的士、的士候人的熱點。 到達時,有幾個人聚集,沒有特別隊形,各人明顯擺出一副輪候的模樣~手握手機沒有看着、搖晃身體,時而腳踏出馬路、時而四周張望… 面部表情滑稽得意! 良久沒有車子過來,有人著急離開了。 此人甫走,立即幾架的士埋站,所有人分別上車離去,剩下一架空著等。過了數分鐘,司機左顧右盼,期待乘客出現,卻沒有,我也替他納悶。司機還是開車離開,願他是收到電召。 的士剛開,有人跳出,追著車尾大叫,“的士!的士!”,可適,車子已絕塵而去。此時,恰巧有另一輛的士駛到,接載了這位乘客。 又有數人到達,第一人腳步剛到,便有一輛的士駛至。人上了車,餘下幾個引高頸項,移前倒後,望穿秋水,未見一車,或可說,只是車還未來。 師伯有感:一切隨緣,春來花自青,秋至葉飄零。

童年往事 - 媽媽的婆仔數

7 點 15 分,我匆匆叫著,“媽!我返學喇!”  “華師伯,你 喺我零錢包拿 5 毫子買早餐,今朝沒有為你預備早餐。”,媽媽在板間房叫出來。 “知道喇,媽媽!” 我開心得飛起來,因為我可以買我最喜歡吃的咖喱魷魚包,還剩兩毫半子做使用。 我將三步變成兩步,從四樓沿著木樓梯奔落街,差點把踎在樓梯轉角的 ‘道友’ 踏個正著。我住的是戰前舊樓,雖然樓梯沒有扶手、沒有樓梯燈,都難不到我。因為我經常與隔離鄰舍的小朋友比試跑樓梯,所以練得一身好本領。 打從四年級開始,我要自己返學,由屋企到學校的路程,步行大概 20 分鐘多。 賣早餐的士多就在學校側的小巷。 “給我一個咖喱魷魚包”(忘記了說“唔該”),我向老闆嚷著。“好的,多汁嗎?”  老闆連隨回應。他是一位我不抗拒的老伯伯。 接過包,我急不及待先咬一大口。跟著在褲袋拿錢遞給伯伯,順口說,“找錢”。怎料,老闆反問我,“還欠毫半,找什麼?” 我的回應是理直氣壯的,“明明給你 5 毫子,是媽媽給我買早餐的,你要找錢才對。”  我和老闆各說各話,始終我的弱小心靈鬥不過大人,嗚咽起來。路過的人也停下腳步圍觀,似乎支持我的多。最後還是‘細蚊仔’眼淚勝利。 抵達學校,剛好排隊上課室。剩餘下來的咖喱魷魚包給湯汁浸泡過,黏著紙袋,變成一堆爛泥,和作業簿在書包裡混作一團… 放學回家將事情說給媽媽知。媽媽認為有可能是我錯,也可能老伯伯弄錯,無論如何,都應該補回欠下的毫半子給伯伯。翌日,伯伯一臉含糊的表情,照收了。 回憶起這件事,我才想起媽媽計少了伯伯給我的兩毫半找贖,應該一同補回才對。 今年清明要向媽媽交代一聲。或者她在天堂有辦法對換當年幣值給老伯。

童年時遊西林寺

圖片
九廣鐵路尖沙咀總站 (網絡下載) 童年時,禮拜日的節目都是被動的,爸媽一早計劃好,這一次是遊沙田西林寺和萬佛寺。 去沙田玩,我最雀躍是搭火車。由於搭過多次,所以熟悉門路。上了火車,揀一個窗口座位,方便觀景。 火車起動,我口裡嚷著,“火輪車,嗶嗶嗶! ”。 過了旺角車站,經過又一村,心情開始興奮起來。“火車就快捐山窿啊!” 我叫起來,並且聚精會神,緊盯火車前方。差不多接近山洞,我自逞老雀,大叫 “閂窗呀!”(窗有兩層,玻璃窗和百頁窗)有人手腳慢了,濃濃黑煙沖入車箱,臭氣燻天。 在幽暗的隧道裡,隆隆火車聲變得響亮,特別有一種神秘感。我把握每一個在隧道內經過的電燈位,微光下,觀察隧道內的情景。好像發現了什麼似的,隱約見到滴水和污穢不堪的石牆,已經覺得奇異得很。就是沒有見到媽媽說的蘿蔔頭枯顱骨。 聽到了火車急速下坡聲,知道快到出口。 一剎那,火車響聲消靜了,刺眼陽光射進來,大家都不約而同把窗拉開,讓新鮮空氣回灌車廂。 外面出現綿長的稻田,綠油油在風中揚起波浪。“沙田到了!”  說話未完,眼睛已在搜尋望夫石。上次來的時候,媽媽已經說過望夫石的故事,這一次,我覺得自己好像老馬識途。 西林寺在半山,山腳沿途都是小販攤檔,和車仔小食檔。我最愛吃油茨(即油炸五香蘿蔔絲),但爸媽哄我到西林寺吃山水腐花。出外玩,我不會輕易放過機會,絕招是先斬後奏。我搶先一步到攤檔,  “給我一個!” 接到手裡,攤販便替我講說話,“師奶,妳的孩子好醒目,買一個俾佢啦 … 兩毫子之嘛。”  媽媽不好意思,不得不付錢。我邊吃油茨,頭頂邊吃媽媽的雷公鑿,卻得意洋洋。接著還是少不了山水豆花。 西林寺吸引小朋友的地方是它的假石山,我扮做花果山大聖,在石山之間捐來捐去,就是這樣玩上半天。步上萬佛寺時候,已筋疲力盡。爸媽上了香油許過願便離開,在我追問下,媽媽說是求一家平安。 回程時,在火車廂裡,倒頭睡在媽媽懷裡.矇矓中,媽媽撫摸我的頭,自言自語,說,“死仔包個頭頂起了座高樓添。” 後記 西林寺重建了,與當年景觀大異,而且不再對外開放。 萬佛寺亦重建,保持寺廟格式,保持對外開放。 龍華酒店部份建設,保持原貌。都係雀局好去處。 前年遊萬彿寺,遇見華師伯未來的塑像

感恩

柳州木香味漸濃,係時候一算感恩事。 - 首先感恩拙室夜夜聽我打鼻鼾 - 感恩貓兒公公落戶到我家 - 感恩我媽生得我靚仔 - 感恩仲可以啖出米味香 - 感恩還有幾隻麻將腳 - 感恩我頭頂幾條黑毛堅守不離棄 - 感恩天地聽我訴衷腸 - 感恩每日煮茶水夠暖 - 我感恩卜友每一個的回應 - 感恩所有默默為我頌禱的摯友 - Last but not least, 感恩拙婦應允讓我先走         ~~~~~~

身不由己

鬧市中 走上街道,擠入人潮裡,引路的 導航器失效! 在人行道上飄泊, 像浮木,隨波逐流, 沖過一個又一個街口。 嘩啦嘩啦!鼎沸的人聲、車聲、紅綠燈鳴聲, 我迷陷人潮滔滔波濤裏。 ~~~~~ 商場裏 我是一艘小艇, 游弋在洶湧浪濤中, 我無力續航, 捲進漩渦,墮入商場深淵處。 在眼花撩亂的商場,旋乾轉坤,我失舵! “埋來睇,埋來揀!” …  “要什麼的,幫你介紹番!”… 只不過是無情的救援呼喊! ~~~~~ 補白 帶病,走去旺角配眼鏡,車水馬龍,三魂唔見咗七魄。

人海飄流(上)

等 待 病倒了,心知不妙,心情沉重又擔心,中午 12:00趕往 私家醫院。排隊 等 掛號, 等 探熱、量血壓, 等 見醫生。 “你的情況有好多可能病因,我們只好轉介你到政府診所做檢查。”  “請先到會計部繳費,回來取介紹信。”   … 等 待繳費、 等 取介紹信。 2:30pm  等 搭的士到政府醫院急症室。 3:10pm  到達急症室登記,“先生,聽分流站廣播, 等 叫名。” (分流站介定為次緊急病人。) 4:00~5:00pm 大堂連續廣播:“醫生正在搶救!非緊急病人請耐心 等 候”  哦 …我屬於次緊急的,會不會不受影響呢?…(胡思亂想)  巴不得要搶救的是我,便無需苦 等 。 擔心的心情已經在 等 候中不知不覺消磨。 一個半小時後,出現一點曙光。 “以下籌號請到 H 站取牌板, 等 叫名見醫生!”  有 3 位在前,還要多 等 一會。 “醫生,我非常不舒服…” “同你做一些檢驗,你返回在大堂 等 叫名。” 等 到了還是要 等 。 “請稍 等, 抽血員會到來幫你抽血。”… “現在你要做心電圖,請你拿排板到心電圖室 等 候。” …“現在可以拿牌板到 X 光部登記”  … “ 請在大堂 等 叫名照 X 光。” 一個多小時後 …   “姑娘,請問幾時可以見醫生?”  “唔知,要 等 化驗報告出 … ” 明白的,急症室有嚴謹制度、有清楚分工、有預設流程,病人 “ 等 ” 的 安排屬於流程中的流程,而我是流程表上的一個符號。 8:45pm  叫我嗎?我的名字在耳邊回旋。 “先開點藥,病況未退,可以再來急症室,現在給你寫信轉介去專科。 ”   “你在大堂 等 叫名取信和藥單。” …到藥房排隊交藥單, 等 叫號碼取藥。“以下號碼請排隊” 。 等 呀 等 的,到此為止。 9:55pm ,離開一個人山人海的〔 等、等、等 〕世界。 (假如10小時前我是現在的狀況,我便是要搶救的病人。) 翌日,排隊 等 排期見專科。“請問幾時見醫生呢?” “ 等 電話通知日期。” 等 ,是個人感受。至於等多久,可能係數學問題。會不會是和輪候人數分享時間有關的數學現象呢?人數和等候時間是否成正比?…想多了。 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