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的一個中秋節




臨近中秋,學校的勞作堂必有造燈籠習作,我十分珍惜這一課。想玩燈籠,就要自己動手,媽媽不會花錢買。我最拿手是紮楊桃燈籠。成績如何?值一個A-。

有了楊桃再加一個柚子皮(在挖空的柚子皮內心放洋燭,皮上開幾個洞透光),便可以有兩個燈籠過節了。

過節晚飯,特別豐富,有蓮藕煲豬肉湯,白切雞,茄汁煎蝦,釀鯪魚和炒白菜。

飯後,媽媽在騎樓張開木檯,放上香燭、生果、月餅、花生、芋頭仔。我先霸佔了豬仔餅,這是媽媽做月餅會附送的。

拜過月光,一手拿著月餅塞進口,一雙飛毛腿奔上天台玩燈籠去了。一行十數人,提著燈籠,專向黑暗角落處鑽。我把我的得意傑作提高,照亮暗角,感覺新奇,也很滿足。我的手工並不遜色於店舖買的呢。接著,各人從褲袋掏出食物,大家來個交換。我一個小芋頭換了兩隻菱角。用磚頭破開,吃得津津有味。

夜了,回家,香燭已經燒盡,爸媽仍未上床,在騎樓輕語。這一天是一年裡的大節,50/60年代的人特別重視。“華師伯,今晚玩夠了罷。” 媽媽甚少用這麼柔和的語氣對我說話。


附文

晚飯加餸

今晚沒有加餸。平時媽媽加餸,會有兩味絕技。
一味是酸甜玻璃肉。其實,玻璃肉是說得好聽的全肥豬肉,(通常熟客問豬肉佬要一大塊也沒問題)。醮了炸漿,落油鑊炸,炸脆了,肥肉透明像玻璃。加酸甜漿打獻,入口皮脆肉爽,完全不知是吃著肥肉的。

第二味是蒜頭豆豉炒石卵(媽媽廚房有一盅圓粒石卵,彈子這麼大)。煮法是用點油爆香蒜頭豆豉,然後石卵下鑊輕炒,上碟。吃法是舔去沾滿石卵上的蒜頭豆豉,味道很香口,可送白飯兩大碗。吐出石卵,清洗後重用。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沙盆+擂漿棍

童年時遊西林寺

七姐誕

浮雲一別後,流水十年間

貓兒公公好talk得

阿儀與阿源

生日

貓兒公公

言猶在耳